台東縱谷線-後山田園文藝風

寧靜的花東縱谷平原,空氣甘甜、光線清亮,它的素淡、靜好,帶有一種隱逸田園風,也彷彿是與塵俗隔絕的最後一片淨土。山風吹拂,走在田野間的綠色公路、走過流佈金穗的稻田,彷彿走進一首田園詩、全然純粹澄澈的意境,徐步偶拾的鄉間美景讓人釋放自我,也讓疲乏的心靈可以著陸。土親人親,淨土令人渴慕,這裡的藝文風貌亦令人倍感親切。

玻璃木馬工作室

玻璃木馬工作室

說到「馬賽克」,很多人會想到牆壁、地板的裝潢佈置,其實馬賽克藝術已有數千年歷史,這種運用顏色小石子組成鮮豔圖案的做法,最早起源於於美索不答米亞,在歐洲藝術史上更佔著舉足輕重位置。如今馬賽克這門鑲嵌藝術的應用由公共建築延伸到居家生活環境,各種常見材質如玻璃、木質、塑膠、陶瓷等也可以化為創作素材,想不到在臺東也可以體驗馬賽克手作的樂趣﹗

玻璃木馬工作室坐落於卑南鄉利吉惡地附近,「玻璃木馬」擷取工作室的主要創作藝術素材玻璃、木作及馬賽克的字首命名。兩位創辦人鍾薰麗及柯惠美來自臺北,擅長馬賽克、鑲嵌玻璃、熔玻璃等藝術,作品色彩豐富、並富有童趣。兩人有感臺東地區熟知馬賽克的人很少,於是在2016年成立工作室,平時是創作基地,有預約課程又會變身DIY工藝教室,無論是馬賽克藝術鏡、相框、鏡框、花器等,均細心教材構圖拚貼、選材配色,希望在這片美麗的土地推廣馬賽克藝術,為生活點綴許多新色彩。假日前來體驗馬賽克創作的樂趣,製作具個人風格的作品,同時享受卑南明媚的風光吧﹗(圖片提供:FB@玻璃木馬工作室

  • 地址: 臺東縣卑南鄉利吉路1-1號
  • 聯絡電話: 0932-079-442

  • 營業時間: 週三:13:00–17:00;週六:09:00–13:00(其他時段請來電預約)
九鳥陶燒工作室ok@ulani 870901

九鳥陶燒工作室

陶藝連接生活與自然,陶藝的創作材料來自大地土壤、而陶器更是早期人類生活的必需器具。排灣族人與陶工藝更是關係密切,從日常生活到藝術呈現都看得到陶的蹤跡,只是生活環境的變遷讓製陶工藝日漸失傳。
人稱「阿亮」的排灣族陶藝家廖光亮( ZudweyI Ruvaniyao ) 是屏東牡丹的排灣族人,擁有超過25年製陶經驗,迄今仍持續不斷地創作。在初鹿山上建立九鳥陶燒工作室,「九鳥」拆解當地地名新斑「鳩」、「陶燒」則寄託效法日本「志野燒」等著名陶藝文化的願望,希望能讓陶藝代代傳承。
九鳥陶燒工作室有電窯、瓦斯窯及柴窯,結合在地素材(漂流木與釋迦枝) ,以不同的燒窯方式來創作。這裡提供多種陶藝手工課程如「會說故事系列杯」,讓來訪的客人造出世上獨一、具有溫度的陶食器。(圖片提供:IG@ulani__870901

  • 地址: 臺東縣卑南鄉初鹿村32鄰新班鳩42號 954
  • 聯絡電話: 0932-582-058
  • 營業時間: 9:00 – 12:00;13:00 – 17:30 (星期一公休;請來電預約)
阿布斯工作室

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

對布農族服飾感興趣,想認識族人如何織布、體驗布農族傳統編織工法?那麼你一定要參加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的課程﹗

對布農族人而言,編織技術不只是為了做衣服,更蘊含部落的工藝文明、崇尚自然的精神以及族群深刻的家族觀念。然而隨著人口外流,部落優秀工藝有失傳的危機,於是阿布斯老師毅然回鄉,繼承母親的好手藝,自己種植苧麻、取絲,並推廣布農族傳統織布、織紋及繡紋等工法,打造編織文化基地,讓更多人看見布農族的織布技術及工藝智慧。

布農族傳統服飾一般以白色底色為主,直條人字紋帶有祝福、關心和愛的意涵。工作室提供一系列布農工藝與自然資源結合的課程,深入淺出讓你掌握植株加工、工具運用及編織技法,更可以認識如何量身打造屬於自己的工藝用品,親身走到野外認識植物和採集自然資源。(圖:FB@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

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

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

海端鄉位於臺東縣西北方,是臺東最大的鄉鎮,也是布農族聚居及活動範圍。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於2002年2月開館,以「文化、休憩、教育」為主軸,兼具娛樂及展演功能,除了永續布農族的傳統文化,更能結合觀光振興地方產業、凝聚族群。

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佔地廣闊、面積廣達1.37公頃,場館分為東、西兩側— 西側為民俗表演劇場和文化館,東側是植物生態園區。文化館樓高三層,一樓以提供諮詢服務為主,另有部分位置設為展示空間及閱讀休憩區;二、三樓為「特展展示區」,展出布農族歷史文物如傳統器具、木雕、衣飾等。這裡定期舉辦各種以布農族為主題的展覽,場地動線明確而流暢,內容精彩豐富,帶你走進布農族的文化殿堂。二、三樓之間的斜坡廊道猶如時光長廊,彙整了早期海端鄉布農族人的老照片,一幅幅黑白底片重現過去的生活剪影。館外的植物生態園區環境清幽秀麗,建有五間傳統布農族家屋,包含利稻、久良、中心崙、梅蘭、卡內灣等五社的傳統家屋及設施,讓旅客參觀休憩。

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是保存布農族文化的寶地,也是布農族文化傳承的據點,每週六日更設有免費族服穿著體驗,對歷史文化有興趣的朋友來臺東不容錯過。(Photo Credit: IG@traveller_didier)

  • 地址: 臺東縣海端鄉海端村山平2鄰56號
  • 聯絡電話: 089-931-638
  • 開放時間:09:00–16:30(週一、國定假日 閉館)
  • 購票資訊:免費
池上穀倉藝術館

池上穀倉藝術館

廣袤的稻田、翻飛的稻穗、寧靜的小鎮、純樸的民風,池上既是米鄉,也是文化之鄉,溫柔敦厚的風土人情,為創作提供最佳土壤,而池上穀倉藝術館,就是這個地方孕育出來的藝術結晶,來到池上你絕對不能錯過。

池上穀倉藝術館,座落於小鎮一角,前方是多力米故事館,後方緊鄰平交道,離池上車站與著名景點伯朗大道也不遠,樸實的外觀和諧地融入池上簡樸的小鎮風情。除了硬件,池上穀倉藝術館是池上人同心同德、歷時數年醞釀而成,2014年臺灣好基金會展開了「池上藝術村」的計畫,邀請藝術家到池上駐村創作,與居民分享交流創作心得;翌年,多力米公司梁正賢先生與臺灣好基金會合作,提供自家老穀倉作為展覽場地,推動池上穀倉藝術館的落成。設計團隊用了一年時間長駐池上,感受在地生活氣息與地方脈動,與居民凝聚共識,保留穀倉原有的木結構再運用鋼構強化,並施作屋瓦隔熱,將這個六十年歷史的老穀倉改建成具有池上特色、盛載地方記憶的藝文場所。2017年池上穀倉藝術館正式開幕,自此成為池上獨有的文化風景,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藝術展覽,成為地方的藝文推手。(溫馨提示:場館禁止攜帶寵物進場,同時嚴禁飲食,前往看展的旅客敬請注意。)(Photo Credit: IG@taiwanting_fukuoka)

  • 地址: 臺東縣池上鄉中西三路6號
  • 聯絡電話: 089-862-089
  • 開放時間:10:30 AM – 5:30 PM (週一、二閉館)
  • 購票資訊:全票50元,優惠票20元(池上鄉居民免費)
花布燈籠生活文化館

瑞源社區花布燈籠生活文化館

鮮豔奪目的花布、印有一朵一朵綻放的牡丹花—客家花布是客家傳統服飾的布料,成為了客家人的特色,寄託著族群的記憶。客家花布不只有用於製作服飾,頭巾、便當巾、袖套……當看見這花布,回憶中一連串生活情景驀地重現。客家花布燈籠於客家人更是喜慶的象徵,於新年、婚嫁、添丁、開業掛起,燃亮一家人的幸福與溫情。

2002年,在社區發展協會的幫助下,全台灣唯一一個花布燈籠生活文化館、於台東鹿野瑞源社區成立,以農民教室改造的文化館內,懸掛著各種形狀和尺吋的手工花布燈籠,傳達著濃濃的鄉村情味。瑞源社區花布燈籠生活文化館所研發及製作的燈籠很受歡迎,國內有送至總統府、行政院、立法院等政府機關,國外有外銷至美、日、韓等地,目前也接受民間團體訂購花布燈籠。

  • 地址: 台東縣鹿野鄉瑞隆村15鄰同興路156號
  • 聯絡電話: 089-580492
  • 開放時間:09:00-18:00 全年無休

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

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

茶,不只是飲料,它背後更有上千年的茶道、茶藝、茶文化,牽引出品味生活的方式。鹿野鄉的永安村,位處海拔368公尺高地,排水狀況佳,加上早春晚冬、日夜溫差大,非常適合栽種茶葉,這讓「台東茶業之父」已故老先生溫增坤於1966年在此地開設製茶工廠建立他的茶王國,而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就是以全台東第一家製茶廠改建的文化館。

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分設不同展區,有專員將採業、萎凋、靜置、攪拌、殺菁、揉捻、乾燥、團揉、烘焙、品茗這些製茶至品茶的階段,一一清晰講解,知道製茶的功夫、掌握茶的本質,你會更懂得如何細嚐茶的形、色、香、味。還可以參加擂茶體驗,自己親手將茶香磨香製茶,與親友邊聊天邊品嚐一杯手工茶。然後走到園外欣賞鬱鬱蔥蔥的茶田,從鹿野茶田的風土氣息,感受茶葉的本質。

其他場所

  • 台東海岸線-海邊的藝文盛宴-都蘭新東糖廠

台東海岸線-海邊的藝文盛宴

都蘭彷彿是創作者的繆斯,而新東糖廠文化園區,則是台東的藝術搖籃,為台東以至國外的藝術家提供一個創作部落,像一個小火堆為創作的熱情增溫﹗甫走進園區,不同的小房子也有畫工獨特、色彩鮮豔的彩繪牆,以滿滿的文青風與藝術氣息迎接到訪的人。如果你平日喜歡逛文創市集、看藝術展覽,相信會喜歡這個台東海邊的文創小區。

  • 藝文場所縱谷線

台東縱谷線-後山田園文藝風

寧靜的花東縱谷平原,空氣甘甜、光線清亮,它的素淡、靜好,帶有一種隱逸田園風,也彷彿是與塵俗隔絕的最後一片淨土。山風吹拂,走在田野間的綠色公路、走過流佈金穗的稻田,彷彿走進一首田園詩、全然純粹澄澈的意境,徐步偶拾的鄉間美景讓人釋放自我,也讓疲乏的心靈可以著陸。土親人親,淨土令人渴慕,這裡的藝文風貌亦令人倍感親切。

  • 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

海一方的藝術島嶼

綠島、蘭嶼看似是市區邊緣,然而在藝術、人文上一直是活躍的舞台,拒絕被邊緣化,且在工藝技術、傳統歌謠、生活藝術、繪畫及文學等範疇也有豐碩的成果。綠島每年也會舉辦綠島人權藝術季,以藝術展開與歷史、與人、與國際的對話;蘭嶼如詩的美麗風景、原住民達悟族的部落文化特色,啟發美感與靈感。兩個小島以最獨特的風土民情,直接喚起每個人心底的藝術語言。

  •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

台東南迴線-藝文薈萃在台東

都蘭彷彿是創作者的繆斯,而新東糖廠文化園區,則是台東的藝術搖籃,為台東以至國外的藝術家提供一個創作部落,像一個小火堆為創作的熱情增溫﹗甫走進園區,不同的小房子也有畫工獨特、色彩鮮豔的彩繪牆,以滿滿的文青風與藝術氣息迎接到訪的人。如果你平日喜歡逛文創市集、看藝術展覽,相信會喜歡這個台東海邊的文創小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