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文薈萃在台東

南迴線幅員廣闊,山海美景原始且變化萬千,面對大自然令人心情豁然開朗。南迴四鄉:達仁、金鋒、大武、太麻里等地,連結了排灣、阿美、魯凱等在地的原住民文化,薈萃豐富的人文氣息。你可以於南迴沿線欣賞大地藝術品,造訪大武國中、南迴海灘、原愛工房、多良火車站等藝文熱點,感受這個地方澎湃而深沉的藝術力量。

圖片來源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 官網

臺東美術館

臺東美術館是全國唯一的縣級美術館,小而美設計,除了有展館,也有咖啡館、餐廳,戶外有寬闊的草坪空間,設置圓弧狀傾斜的木棧道,草坪上置放代表臺東的原住民圖騰,幾座公共藝術作品散佈,為整體空間營造出滿滿藝術氛圍。來到這兒不只是參觀美術展覽,動靜活動皆宜,結合藝術、產業、觀光的展覽空間,成為親子同遊首選。

臺東美術館共分為一、二期館舍兩區塊建築物。一期館舍建築有著日式簡潔風格,並融入當地原住民風格,建築質樸在地又不失禪意美感,同時配合臺東氣候特質,打造生態建築。主為展示與典藏,包含山歌及海舞兩個展廳,並設有行政區、會議室及典藏室。

二期館舍設計較為新穎,呈現現代幾何風格,鋼鐵與玻璃建築元素,將臺東的藍天綠地自然映照,產生現代性的互動;其館舍空間,也有融入藝文氣息的飲食餐廳進駐,可說是地方的文化中心。二期館舍包含大小兩間文創教室、藝術主題餐廳、駐村藝術家休憩室等空間。

到臺東除了能親山近海,還有臺東美術館,讓你體會感受臺東山水之美融入生活及藝術的愜意,一同沉浸在藝術薰陶的知性空間中。

圖片來源: 萬物糧倉大地慶典官網

  • 地址:臺東縣臺東市浙江路350號

  • 電話:(08)9341148

  • 開放時間:週二至週日09:00~12:00;13:30~17:00(每週一、國定民俗節日休館)

  • 網址:官網

圖片來源 東南旅遊

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

這裡曾被國際建築師網站評選為全球八座獨特圖書館之一,開放至今也被旅人列為東臺灣最美的圖書館,它就是「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」,特殊的建築構造,像是一座綠色小山丘,亦像是埃及金字塔,同時這也是座綠建築,吸引遊客慕名而來打卡拍照。

由建築師陳良全規劃設計下所打造的藝術地景建築,融入契合臺東大學被山海環繞、得天獨厚的地理景觀。彷如金字塔般的建築本體設計,北面五層樓的山形建築,是臺東大學典藏知識的圖書館;南面兩層樓高的水形建築,蜿蜒在鏡心湖畔,為掌握臺東大學資訊運作核心的資訊中心。

圖書資訊館建築外觀採清水模設計,質感設計帶有摩登的感覺,建構圖書館的斜坡上設有階梯步道,登上景觀臺除了可欣賞校園,還能眺望遠方的山與海,將都蘭山、鯉魚山、美麗的南迴鐵路與利嘉溪平原,還有蔚藍太平洋盡收眼底!走訪臺東旅行,不妨安排到此一遊,感受愜意放鬆的書香氣息!(圖片來源:東南旅遊)

  • 地址:臺東市大學路二段369號

  • 電話:(089)518135

  • 校區開放時間:08:00~17:00

  • 網址:官網

  • 圖片來源 台灣觀光旅遊網
  • 圖片來源 台灣觀光旅遊網 01

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

你對臺灣歷史背景感興趣嗎?是否有滿滿求知慾想一窺究竟?「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」是國內首座以史前考古和臺灣南島族群為主題,也是第一座包含考古遺址和自然生態公園的博物館,透過博物館將臺灣豐富多樣性的文化,傳遞給每位到訪的人,用另一種角度理解與珍惜這片土地。

「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」由世界知名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Michael Graves設計,建築略呈長方形,造型融合閩南、客家、原住民文化,風格獨具一樹。其康樂本館於2020年啟動建築再造及常設展廳更新,今(2023)年5月正式回歸。場館的整建由建築師陳哲生操刀,以重新審視建築物件及史前館的連結性,採「打開」、「流動」兩大核心概念,從館外綿延的草坪地景,通過入口動線,一路到館內各式無障礙空間,落實友善平權,讓所有人都擁有親近知識的權利。

此外常設展廳的全面翻新,呈現更清晰的主題引導,展出超過2000件珍貴展品,透過文物的指引,一同見證臺灣萬年以來的行進軌跡。而棲息於館舍中央的露天「山之廣場」,綿延起伏的草坪、充滿律動,呼應臺東山巒意象;開闊的場域開啟每一位到訪者的五感體驗,以最純粹、愜意的心情沉浸到史前館的策展脈絡中。

到臺東,記得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安排進行程內,在這裡一同感受東海岸第一座國家級的博物館,所帶來的無比感動。

  • 地址:臺東縣臺東市豐田里博物館路一號

  • 電話:089-381166

  • 開放時間:週二至週六9:00-17:00(每週一、除夕、初一休館)

  • 網址:官網

  • 又煦陶作1
  • 又煦陶作2
  • 又煦陶作3

又煦陶作

位於臺東市的陶藝教室「又煦陶作」,是由回鄉青年黃郁絜所創立的藝術體驗空間,店名「又煦」來自日文「YOSHI」,有良好之意,同時「煦」帶有溫暖的感覺— 這正是郁絜回到台東創辦陶藝教室的目標,希望營造一個溫暖而舒服的環境,讓大家體驗陶藝創作的美好。

為了讓更多人接觸到陶藝並嘗試創作,又煦陶作不設固定的課程,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和需求,選擇「手捏器皿課」、「陶偶雕塑課」、「基礎拉胚課」及「進階創作課」四種不同的上課模式,創作出各種生活陶器及小型雕塑陶。

店內備有陶藝工具和陶土材料,並由專業的陶藝老師指導,讓你掌握陶土特性及捏陶技巧,除了製成獨一無二的DIY作品,自己動手做更充滿難忘回憶。不論您是陶藝愛好者或是初次接觸陶藝的新手,想進入陶藝世界,這裡都會是一個適合您體驗及放鬆的好地方。(圖片來源:又煦陶作FB

  • 地址: 臺東縣臺東市杭州街118號1樓
  • 聯絡電話: 0921-271-867(體驗需預約)
撒巴里文化藝術工作室 融入傳統與締造創新 再創木雕生命力

角琉璃 JIAO

晶瑩剔透、色彩絢麗的琉璃珠是排灣族人的傳家之寶,每顆琉璃珠的花紋都有不同象徵意義,在傳統排灣族社會更標誌著族人的社會地位。太麻里為排灣族聚居之地,要深入認識排灣族文化,可以來到位於大王部落的角琉璃體驗琉璃工藝。
角琉璃是排灣族人品鈞與妻子楚玄共同經營的文創品牌,兩人除了希望傳承排灣族琉璃珠工藝技術,更突破排灣族傳統固定圖騰花紋,從大自然及周遭生活環境取得創作靈感,製作紋飾獨特的琉璃珠,希望透過創意為琉璃珠工藝延續更多可能。
前來角琉璃除了欣賞手藝精湛、設計新穎的琉璃珠,更不要錯過大獲好評的琉璃珠手作體驗課程。新手不用擔心學不會,老師全程從旁指導,手把手帶領進行琉璃珠的燒製、塑形及上色等步驟,過程輕鬆有趣。看著琉璃珠在爐火中勾勒成形,不知不覺獲得療癒的力量,而且能夠戴上自己親手打造的琉璃珠更有滿滿成就感﹗(圖片來源:FB@角琉璃

  • 地址: 臺東縣太麻里鄉民權路170號
  • 聯絡電話: 0981-031-025
  • 營業時間: 12:00–18:00(體驗需預約)
  • 笆札筏布工坊fb1
  • 笆札筏布工坊fb2
  • 笆札筏布工坊fb3
  • 笆札筏布工坊fb4

笆札筏布工坊

大鳥村又名笆札筏部落,是南迴線上最大的排灣族村落,這裡依山傍海、民風純樸,儼如遺世獨立的小村鎮。大鳥村沒有觀光化的痕跡,只有簡單的生活機能,正好讓你感受在地的慢活氣息,在村子漫步不妨造訪笆札筏布工坊,把具有排灣族特色的包包、部落的故事也帶回家。

笆札筏布工坊的布製及針織產品被顧客譽為「南迴線上的LV包」,珍貴的價值不只來自精湛的工藝、獨特的樣式,更是那一份傳承族群文化的決心、以及部落克服難關的意志。笆札筏布工坊的成立見證著部落女力的崛起 — 大鳥部落面臨青壯年人口外流及失業問題,加上經歷莫拉克風災的重創,對族人來說無疑是嚴峻打擊。為了讓部落婦女獲得工作機會,王曉彤與幾位同伴合力創辦笆札筏布工坊,製作傳統工藝品,由基礎的打版、設計、剪裁及縫紉做起,以原住民市場為定位打造品牌特色,推廣部落的文創事業。

笆札筏布工坊的製作精美實用,產品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特色,融入排灣族圖騰和刺繡,外觀亮眼兼具時尚感。工坊更可以針對你的需求提供客製化的設計,款式多樣從托特包、公事包、筆袋、化妝包等一應俱全,更有獨家款式如蘭嶼包、蛋包等,保證不會撞款。(圖片提供:FB@笆札筏布工坊

撒巴里文化藝術工作室 融入傳統與締造創新 再創木雕生命力

撒巴里文化藝術工作室 融入傳統與締造創新 再創木雕生命力

一場臺東之旅,除了享受大自然給予的禮讚,在地文化也是值得細細品味的另一趟心靈旅程。走入山林拜訪部落,透過撒巴里木雕作品,感受在地藝術力量帶來的無限感動。

「撒巴里文化藝術工作室」位在臺東土坂部落,由排灣木雕大師之子張威光承接父親名字「撒巴里(Sapali)」,與妻子謝京穎共同經營。張威光傳承已故國寶大師朱財寶先生的木雕手藝,運用木材原本的造型,加入原住民文化元素,創造出別具風格的雕刻藝術品,呈現排灣部落的質樸線條與粗獷風格;並且結合現代手法,創作出小型且更融入生活的創新作品,如層架與器皿等工藝品,巧妙的將自己感性情感釋放在作品中,創作品「山豬揹娃娃」,即是表達父子間的依偎與信任。傳統與創新兼容並蓄,在跳脫父親的風格下,努力構思屬於自己的作品。

而太太經營的婚禮顧問公司,將傳統排灣族的文化融入到現代的婚禮儀式當中,讓西洋與排灣文化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,也將先生威光所創作的木雕擺盤融入其中,相輔相成,夫妻攜手守護文化傳承。

  • 地址: 臺東縣達仁鄉土坂村3鄰48-4號
  • 聯絡電話: 089-761318
Yuetao Tribe Kakawasan Warehouse

月桃部落石山倉庫

消暑又遮陽的時尚草帽,帶有悠閒度假風,是夏天必備神物。走進石山倉庫滿滿部落風的空間,裡面的草編帽和工藝品不是一般用藺草製作的,而是運用在地植物月桃葉編製,來臺東旅行絕對不能錯過充滿本土文化氣息的藝術基地。

石山部落是富豐社區地方創生的成果,隨著壯年人口外移,部落只剩下老人和小孩,為了讓族人留在部落能夠維持生計,一群部落媽媽聯手推動在地產業,以精湛的月桃編織技術,打造石山部落「編織村」品牌。

月桃葉有著防水、防霉的特性,是阿美族人生活中常用的自然素材,廣泛用於編織、驅蟲、包阿粨,甚至是作為造船和房子的建材。部落媽媽承襲祖先的技術和智慧,運用傳統的綁辮法編織,做工精細、堅固耐用,更是終身保固﹗

除了草編帽,這裡不少純手工產品也是別處找不到的創意產物,讓人眼前一亮:有月桃蓆、月桃包,更有月桃酒、用月桃製成的保養品和清潔用品,充滿巧思與實用性。位於臺東市吉林路一段的工作坊更是臺東雙語改造店家之一,店家故事、相關產品介紹、月桃草帽製程、部落體驗遊程皆有雙語設計,對國際旅客友善、能讓他們更了解商品內容及店家故事,同時將在臺東體驗的感動透過伴手禮帶回自己的國家。(圖片提供:FB@月桃部落石山倉庫

  • 地址: 臺東縣臺東市中興路二段191號13 倉庫
  • 聯絡電話: 089-238-042
  • 營業時間: 10:00–17:00
臺東多良車站

阿底旦文化故事館

前來多良車站觀看藍色太平洋,你一定不能錯過位於車站上方的阿底旦文化故事館,可以讓你一睹精湛的木雕藝術、認識排灣族獨特的文化特色。

阿底旦文化故事館是以閒置多年的多良國小校舍改建而成,「阿底旦」是排灣族語,意思是「土地的朋友」,表現排灣族人視萬物平等的精神。故事館是培養族人成為種子木匠師的搖籃,讓原鄉遊子重拾傳統手藝,打造在地產業並活化部落經濟。

館內主要展示木製生活用品,也有不定期的在地素人工藝品展。木工坊工藝師接收並挑選林務局提供的漂流木後,打造成為質感超好的作品,從木杯、山豬造型書擋到七巧板也有,有時間的話更可以預約木工創作體驗。除了木作,這裡也有十字繡及琉璃等作品,是部落婦女手工一針一線繡出來的,結合巧妙手藝及創意,更有代表原住民的圖騰,每個圖騰有不同的象徵意義,可以詢問店家了解更多。

  • 地址: 臺東縣太麻里鄉多良村2鄰15號
  • 聯絡電話: 089-771-481
  • 營業時間: 09:00 – 17:00
臺東設計中心

臺東設計中心

「設計」一詞其實是日語借詞,字源意思是「設定目標,然後執行計劃呈現價值」,提醒我們在欣賞設計時,焦點不只落在面前的成品,更需要結合原初的設計意念理解與品味。臺東設計中心(Taitung Design Center , TTDC)是全臺灣第一個結合設計及縣政思維的藝文場所,以「城市提案中心」為定位,引導民眾一步步參與「設計提案」的過程,串聯臺東「治理思維」(人X體制)、「自然地景」(人X環境)、「城市生活」(人X人)三大方向,邀請大家一起探索臺東地方創生的種種可能。

臺東設計中心前身曾是火車站、鐵路警察局、舊旅客服務中心,2018年活化為如今的藝文基地。設計中心的大廳象徵「臺東城市客廳」,是舉辦展覽、講座及會議的空間;大廳景觀窗台面向綠草如茵的舊鐵道,猶如訴說今昔記憶、新舊意念在交織。中心更特別規劃「城市食堂」,邀請公部門及民間團體以烹飪及嚐鮮這種輕鬆形式討論城市的未來,匯聚令臺東持續成長及進步的力量。(圖片來源:IG@yeah20514)

  • 地址: 臺東縣臺東市鐵花路 369 號
  • 聯絡電話: 089-341958
  • 營業時間: 12:00 – 20:00(週二 至 週日);12:00 – 21:00(週四 至 週五);週一公休
  • 門票:免費參觀

台東故事館

續寫台東人的故事—台東故事館 ,再次亮燈

本來在台東紮根13年的誠品熄燈了,令人扼腕歎息— 一轉眼台東故事館9 月於原址開幕,以清新的風格再一次燃亮市內藝文氣息。這幢兩層的建築原為日據時期的老房子,曾經是台東地政事務所的舊址,後來經過縣政府規劃成為台東故事館的所在地,如今華麗轉身成為複合式書店,以鮮活的方式繼續編寫台東的故事。

新的台東故事館,洋溢出清新的田園風— 甫推開門,明亮的日光與翠綠的植披映入眼簾,猶如北歐風玻璃溫室。以木棧簡單搭成的書架,陳列著文學、美食、養生、旅遊等各種類型的書籍,彷彿為書架前躑躅的讀者指示方向;書脊間漫遊的旅程絕不枯燥,館內轉角就遇見各種盆栽佈置,令空間生意盎然。喜歡植物的你,會訝異於以綠色如何與書香互相點綴,構成美麗的閱讀花園。

故事館充滿閱讀氣氛,無論窗玻璃、牆壁,或是木刻,也記下一些雋永的句子:「Time spent reading, is worth every second」、「你默默笑著 / 沉默不語 / 而我覺得 / 為了這個 / 我已等待的 / 太久了」等,你認識的作家、令你怦然心動的句子,就在走廊與你打個照面,閱讀不就是生命足跡的交錯嗎?館內的畫作與藝術裝置亦甚雅致,在這裡與友人談文說藝,相當合宜。對了,台東故事館特設手作創藝教室,每月會舉辦各種課程如兒童黏土製作、舊衣紮染等,也會舉辦文學講座,為台東留下藝文生活的好土壤。

台東故事館一樓為閱覽區,二樓為咖啡廳以及親子閱讀區。坐在二樓臨窗的沙發,看書、聽音樂,輕輕鬆鬆喝杯香醇的咖啡,感覺隨性自在,在館內享用餐飲更可以折抵書價五十元,把喜歡的書帶回家。

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

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

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由康樂本館、卑南遺址、南科考古館(位於台南)三個園區組成。事源1980年台東新站施工時,意外發現台灣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遺址,面積有超過1萬平方公尺、並發掘出大約2000座墓葬、過萬件陶器及瓷器,遂興建博物館以保存及研究史前文化為旨。

因遺址不適宜興建建築物,遂選址於康樂車站附近以康樂本館收藏並展出豐富的文物,分為常設展及特展,常設展像一個立體的知識寶庫,設主題專區完整還原自古至今的演變,簡直就是知性的歷史巡禮;走進卑南遺址公園,園區內原比例仿造的史前家屋、卑南族少年會所、原住民家屋區,引領遊客快速進入歷史現場,於想像中連接萬年前遠古人類的生活情境,還可以在展覽廳了解卑南遺址的歷史與文化。( 圖:IG @cheng.hazel)

康樂本館 (休館中,預計2021年開放)

1 卑南遺址@hsu Wopaider 1200x900

卑南遺址公園

  • 地址: 台東市文化公園路200號
  • 聯絡電話: 089-23-3466
  • 營業時間: 09:00-17:00
  • 休館日期:每星期一(遇國定假日、補假日、選舉日則照常開放)、農曆除夕、年初一
寶町藝文中心

寶町藝文中心

位於台東市區中山路與寶桑路之間,寶町藝文中心日式建築群一映入眼簾,它的質樸懷舊感與古雅建築風格,已令人不知不覺緩步靠近至此。寶町藝文中心已有接近85年歷史,於1936年落成,原址為日治時期的「台東街長官舍」(街長就是行政區首長),至1999年由台東市公所活化舊建築,翻新為台東藝文場地。

藝文中心共有六間一層木造建築,設有藝廊、展演空間、藝文資料室、藝文團體交誼室,不定期舉辦各類藝文展覽,充滿藝術氛圍。來這裡除了看展,也不妨細心欣賞活化日式建築的室內格局、懷舊家具與擺設,或走到枝繁葉茂、鬱鬱蔥蔥的庭園,感受生活靜好與藝術融會之美。

  • 地址: 臺東縣臺東市中山路184號
  • 聯絡電話: 089-325301
  • 營業時間: 08:30~17:00
  • 休館日期:週一、農曆春節及國定三節假日
  • 門票: 免費參觀

其他場所

  • 台東海岸線-海邊的藝文盛宴-都蘭新東糖廠

台東海岸線-海邊的藝文盛宴

都蘭彷彿是創作者的繆斯,而新東糖廠文化園區,則是台東的藝術搖籃,為台東以至國外的藝術家提供一個創作部落,像一個小火堆為創作的熱情增溫﹗甫走進園區,不同的小房子也有畫工獨特、色彩鮮豔的彩繪牆,以滿滿的文青風與藝術氣息迎接到訪的人。如果你平日喜歡逛文創市集、看藝術展覽,相信會喜歡這個台東海邊的文創小區。

  • 藝文場所縱谷線

台東縱谷線-後山田園文藝風

寧靜的花東縱谷平原,空氣甘甜、光線清亮,它的素淡、靜好,帶有一種隱逸田園風,也彷彿是與塵俗隔絕的最後一片淨土。山風吹拂,走在田野間的綠色公路、走過流佈金穗的稻田,彷彿走進一首田園詩、全然純粹澄澈的意境,徐步偶拾的鄉間美景讓人釋放自我,也讓疲乏的心靈可以著陸。土親人親,淨土令人渴慕,這裡的藝文風貌亦令人倍感親切。

  • 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

海一方的藝術島嶼

綠島、蘭嶼看似是市區邊緣,然而在藝術、人文上一直是活躍的舞台,拒絕被邊緣化,且在工藝技術、傳統歌謠、生活藝術、繪畫及文學等範疇也有豐碩的成果。綠島每年也會舉辦綠島人權藝術季,以藝術展開與歷史、與人、與國際的對話;蘭嶼如詩的美麗風景、原住民達悟族的部落文化特色,啟發美感與靈感。兩個小島以最獨特的風土民情,直接喚起每個人心底的藝術語言。

  •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

台東南迴線-藝文薈萃在台東

都蘭彷彿是創作者的繆斯,而新東糖廠文化園區,則是台東的藝術搖籃,為台東以至國外的藝術家提供一個創作部落,像一個小火堆為創作的熱情增溫﹗甫走進園區,不同的小房子也有畫工獨特、色彩鮮豔的彩繪牆,以滿滿的文青風與藝術氣息迎接到訪的人。如果你平日喜歡逛文創市集、看藝術展覽,相信會喜歡這個台東海邊的文創小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