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名吳正忠,部落名「魯瓦」(Ljuwa),現在他也被網友被稱為「紅藜先生」。從小個性很頑強的他,高中也與人起衝突導致退學,轉而讀汽修科班。畢業之後到入伍之前的時間,辛勤地到處打工,前後累積了70萬的積蓄。20歲退伍後,與好友們一起到綠島合開民宿,沒想到生意並沒有做起來,甚至他還到餐廳打工來付員工薪水,久了當然是無法繼續經營下去。
在22歲,家人都反對的情況下他毅然回到部落中種山蘇。一開始幾乎沒賺錢,隔年也遭遇八八水災,可以說以失敗收場。

他的起步,僅僅是希望改善部落的問題。老一輩的靠著津貼,一到暑假錢便不夠用,孩子的午餐成了問題。在一次無心插柳的募米,活動在網路上被大肆地關注,部落最後湧進50噸的米。過多的米反而成了負擔。「那時候看到部落的問題,想要協助,但是方法不對。」他才發覺,台灣社會足夠善良,足夠資源,只是需要懂得運用與找尋。「那時候學到,不要打悲情牌、不要讓人家同情你、可憐你才幫你,不要讓人家有這種心。」
吳正忠說自己在山上時,經常沒事就上Google查資料。在一次看見自己七歲時與紅藜的合照,便開始搜尋相關資料,沒想到這是非常具價值的作物,甚至被用來做太空人的維生作物。

在2013年他決定承租一甲土地種植。第一年慘不忍睹,種出了歪歪斜斜的作物。第二年在時間恰好的時機種下,收成了相當成功漂亮的紅藜。在這之後,紅藜的銷售越來越大,從鐵花村賣到全國。補助開始湧進。成功的他走遍全台推廣,甚至在國際青年創業論壇做專題演講,講題是「越在地,越國際」。
他逐漸將對於夢想該有的執行力帶給台灣青年。與相關單位合作研發更多紅藜產品,把家鄉原有的作物價值提升到國際殿堂上,出國獲得多達9面相關金牌,其中還有美國匹茲堡發明展榮獲金牌及特別獎。鼓勵部落的青年加入,替台灣農業以及部落注入一股新的紅色生命力。
目前的他32歲,夢想仍然在世界上壯大,根依舊堅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