紛繁璀璨的南島藝術 — 南島國際美術獎
那些年我們讀過的臺灣歷史,是以漢人為書寫中心。然而,這塊土地上還有著發展千年的南島語族,也就是臺灣的原住民族群。南島語族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民族,遍及南太平洋及印度洋島嶼 — 北起臺灣、南至紐西蘭、東達復活島、西至馬達加斯加 。
臺東三分之一人口為南島語族,積累著南島族群的藝術文化脈絡。臺東縣政府自2011年開始籌辦「南島國際美術獎」,2014年確立了雙年展形式,邀請藝術家進駐臺東,呈現臺東的山海地貌、文化脈絡、族群記憶,向國際發揚南島藝術家的創作力量、以及傳達對南島議題的關懷。
今年,「南島國際美術獎」邀請到10位(組)臺籍藝術家參與:方偉文、安聖惠、范志明、黎志文、蔡根,這幾位藝術家擅長複合媒材裝置創作;而李屏宜、眼蟲計畫(呂沐芢與焦聖偉)、彭賢祥、劉永仁、蕭筑方則運用木刻版畫、漆繪、壓克力等多元的藝術形式,呈現南島的紛繁面貌。

方偉文以臺灣原生物種「構樹」的樹枝搭成的〈橋〉,可以視為南島語族國家的縮影,象徵不同族群散落各地卻又有著連繫。讓人遙想南島語族祖先的生活情景,發思古之幽情。

安聖惠擅長運用自然媒材,這次她的〈ngialibaibade〉以稻草、木炭、編織繩等營造深山與深海的幽秘情境,這個作品還首次加入香氛元素,呈現高山部落環境的氣息,引領觀眾走進靜謐的異世界。

范志明的〈卸妝〉反思族群身份與傳統的意義,以「妝」比喻為「唱歌、跳舞、喝酒」等原住民儀式,「卸妝」就是卸下外人的獵奇目光、還原本來的面目。製作出沉思的原住民人像,思考族群的意義與定位。

黎根運用在臺東偶拾的媒材,反映他對自然環境的關注—桌上一個個以白色紙條包裹的廢棄物,在燈光下儼如主角,寓意「白色(塑料)污染」,桌下以玻璃倒影揭示水泥業過度開發現象,環境問題刻不容緩。

黎志文的〈共同體〉將地球化為一艘木船,形狀不一的石頭就是世界上各式各樣的人。這項裝置藝術放在場館中廊,以鋁箔包好的石頭恰好互相傳達暖意,象徵人類無分彼此,應禍福相依、同舟共濟。

彭賢祥的〈三千石—潮生〉來自他在都蘭海邊看海的巧思,聽著潮退時海水沖刷礫石的聲音;三千塊藍黑暈染的石頭聚在一起,遠看像一片浩瀚的大海,紙條在空氣流動下微微翻覆,有如浪頂抑揚。

李屏宜同樣以海為作品主角,〈Breath- wave〉呈現不同的觀海印象,以木紋作為海洋的陰影,出乎意料地傳神,現場更有海浪沖刷的聲音裝置,令人身歷其境。

在都蘭的海邊,看著石頭因海浪沖刷而碰撞和分散,蕭筑方想到一如2020年遇上的各種人生浪潮,多幅作品遂以石頭為題,並在石頭畫上不同的可愛表情,作為人們面對各種浪潮時的表現。

眼蟲計畫的〈東海岸的奏鳴曲〉以螢光色呈現,像一首活潑的狂想曲,以繽紛的色彩突顯臺東是一個驚喜的所在,流動明快的線條呈現地方能量,在作品中也會發現山海、部落、遊人等各種奇景﹗

劉永仁是臺東池上人,這次他的作品融入對故鄉的情感,並且貫徹他「呼吸概念」(concept of breathing) 的創作主軸,九幅作品同樣以「時空」與「呼吸」為題,結合稻桿的意象,帶出他在臺東的生命經驗。
「南島國際美術獎」是認識南島藝術與文化脈絡的好機會,十位(組)藝術家各擅勝場,感興趣的民眾務必在展期結束前,齊來共襄盛舉,感受這股與眾不同的美學力量﹗
–
展覽日期:2020年12月12日(六)至 2021年1月17日(日)
展覽地點: 臺東美術館
時間:09:00-17:00 (週二至週日)
主辦單位:臺東縣政府
官方網頁:https://tm.ccl.ttct.edu.tw/southisland/
其他藝文活動
2023 5/6即將展開 傳遞在地原民文化與美食的美妙滋味
在海洋與山林間領略南迴的部落之美,是一種感動。今年即將邁入第三屆的南方草草節,是臺東太麻里金崙年度熱鬧地方慶典,活動於5月6日力卡珈琲戶外廣場展開,透過參與過程帶大家了解金崙這塊土地多元族群、文化、飲食與傳統。
2022世界女藝匯流藝術祭
隨著近代男女平權的風潮、女性社會地位提升,愈來愈多傑出的女性藝術家誕生,開始擺脫藝術史上 “Art History”的父權思維,讓女性藝術家的 “Art HERstory”登上世界舞台,並以創作呈現女性的世界觀與價值觀。
臺東年度壓軸藝文大展 — 2021臺東美展
你喜歡逛藝術展覽嗎?每二年籌辦一次的「臺東美展」是臺東縣重要的美術參賽活動,目前已邁入第16屆,喜愛當代藝術的你一定不能錯過﹗臺東美展自2012年以全國徵件形式廣納優秀作品、2013年奠定雙年制形式,藉著美展薈萃藝術人才、以紛繁多元的創意及視角呈現臺東的美。今年美展更歷經兩階段激烈評審,選出91件得獎作品,包含東方媒材、西方媒材、攝影、雕塑及新媒體藝術類別,呈現跨領域藝術創作的共融,邀請你進入藝術殿堂,享受美感的洗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