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灣族琉璃珠手工燒製體驗 — 卡塔文化工作室
排灣族有三寶:青銅刀、陶壺、琉璃珠,琉璃珠不只是族人的飾物,更蘊含傳統工藝智慧與深厚的文化意涵,這次我們來到位於臺東都蘭糖廠的卡塔文化工作室,學習燒製琉璃珠,從中領略排灣族的生命哲學。

琉璃珠於排灣族古語名為「卡塔」(qata),意思是「美麗的果子」。卡塔不是普通飾物,對排灣族人而言,是上天賜予的瑰寶,不只作為族人嫁娶的聘禮,更是頭目的家傳之寶。相傳古排灣族人得到天神的指示,將蜻蜓的眼睛埋入土裡,不久就變成晶盈剔透、五彩繽紛的琉璃珠,自此卡塔被視為具有天神與祖靈的力量,而不同的珠紋寄託著不同的涵義和故事。
卡塔文化工作室以保存琉璃珠傳統紋飾與製作技法為己任,工作室由擁有不同工藝專長的原住民婦女組成。除了燒製琉璃珠,也提供串珠、杯子噴砂以及為期三天的原住民編織課程,讓你一窺部落文化的精緻藝術。
(照片來源:IG@atabeads)

走進由倉庫改建而成的工作室,空間挑高沒有牆面隔間,陳列著各式原住民手工藝如木雕、刺繡、編織等,往最裡面走就是琉璃珠工作區。一開始老師為我們介紹琉璃珠花紋的意義,原來琉璃珠有50多種圖紋、36種意涵,例如「孔雀之珠」(Kurakurau)象徵「愛情」、「眼睛之珠」(Maca)象徵「守護、責任」、「土地之珠」(Cadacadaqan)象徵「財富」等。
接著老師先示範燒製琉璃珠的技巧,小小一顆珠子原來要經過塑形、上色、拉花等繁複工序,其中燒製珠子的過程需要非常專注,除了因為珠子偏離火點會降溫破掉,燒製珠子的火溫更高達800至1200度,所以要小心避免灼傷—不過也不用太擔心,因為老師全程也會一對一從旁指導,不怕做不好。先選好琉璃珠的顏色,就可以開始製作屬於自己的琉璃珠,整個燒製過程大約1-1.5小時,待珠子冷卻更可以做成手鍊、項鍊或吊飾。
親自燒繪的琉璃珠,帶著部落的祝福,是最有溫度的旅行體驗。下次來臺東,預約排灣族工藝體驗吧﹗(照片來源:IG@atabeads)
- 地址: 臺東縣臺東市中興路2段191號
- 聯絡電話: 089-228-107
- 營業時間: 09:00—17:30 (請來電預約)
網頁:卡塔文化工作室F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