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臺東縱谷的桃花源—武陵部落文化體驗
位於鹿寮溪中游的武陵,因其遼闆的溪岸平原景色充滿詩意,鄉村民風純樸,猶如現實中的世外桃源,遂於戰後被命名為「武陵」。武陵同時是僅次於利稻的布農族第二大部落,充滿濃厚的傳統文化特色,這次帶大家走進這個絕美的部落,計劃前來縱谷旅行不妨順道遊覽,留下難忘體驗。
你也可能喜歡: 台東戒治所咖啡館(武陵外役監獄)、卡那歲工作坊

武陵原名Buk-Zav,布農族語意思是「平原」。這片土地是由加拿水溪流沖積而成,由於土地肥沃,日治時期開始將這裡規劃為農田及牧場。想要感受與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節奏,不妨以武陵綠色隧道為旅程的第一站,騎著單車或鐵馬於小葉欖仁樹蔭織成的綠色隧道,縱目遠眺兩邊的田野美景;對武陵部落農村體驗有興趣的旅客,可以造訪以斯馬哈散農莊,欣賞部落獨有農作物如油芒、小米、紅藜等穀物之美。(圖片來源: 臺東縣政府)
以斯馬哈散農莊
地址: 臺東縣延平鄉2鄰25之1號

創立於1922年的武陵國小已有逾百年歷史,學生以布農族小孩為主。武陵國小除了培養學生的創意與思考能力,同時肩負傳承布農文化的責任,透過教授母語、歌謠、部落文物等,讓學生認識自己族群文化。國小不只設計出具部落文化元素的課程,更在校園後方興建傳統家屋,作為部落舉辦傳統祭典的場所。此外武陵國小是孕育音樂人才的搖籃,除了學校合唱團經常於全國性音樂比賽獲獎,這裡更是著名創作歌手王宏恩的母校﹗(圖片來源: IG@jmhtravel168)
地址: 臺東縣延平鄉一鄰16號
武陵部落由於腹地遼闊、日照良好,日治時期名為「明野」,寓意「陽光最先照射到的地方」,如今部落的一切建設均以「武陵」命名,惟獨座落於武陵幽谷之上的明野橋橋墩,猶如定格的畫面,保留這段歷史時期的記憶。明野橋興建於1933年,是以前來往武陵及關山的主要道路,後因日久失修崩塌僅剩橋墩。由於此古跡保留完整、具有日治時期的特色,成為旅客必訪景點。前來拍照留念,可以造訪旁邊的近水樓台咖啡,老闆專業的手沖技術讓你在咖啡香氣中,盡興欣賞清幽美景。(圖片來源: IG@jmhtravel168)
近水樓台咖啡
地址: 臺東縣鹿野鄉永安村永嶺路266號
2004年完成改建的武陵親水步道是亞洲第一個建於水圳的公園,這裡前身鹿野大圳,當年曾將鹿寮溪的溪水引流灌溉至武陵、永安、龍田等村落,大大改善農民生活。後來隨著農業人口減少、圳路逐漸老化,縣府將鹿野圳結合地方特色改造為親水公園,大量種植原生植物,如今步道生意盎然,是欣賞自然生態及休閒娛樂的好去處;步道以下就是涓涓溪流,不說還以為自己身處江南水鄉呢﹗(圖片來源: 延平鄉公所FB)
地址: 臺東縣延平鄉明野路20號